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地理作業
The first step in this process is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a population. This genetic variety occurs through mutations:random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r number of DNA molecules in a cell (Figure 11 on p. S36 in Supplement 7)that can be inherited by offspring. Most mutations result from random mistakes that sometimes occur in coded genetic instrictions when DNA molecules are copied each time a cell divides and whenever an organism reproduces. Some mutations also occur from exposure to external agents such as radioactivity, X rays, and natural and human-made chemicals(called mutagens).
Mutations can occur in any cell,but only those in reproductive cells are passed on to offspring. Sometimes a mutation can result in a new genetic trait that gives an individual and its offspring better chances for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under exis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r when such conditions change.
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步是基因可變性在人口方面的發展,基因品種通過變化發生:改變細胞中的DNA的結構或數量(在P.S36的補充7圖11)在被編碼的基因中有時發生錯誤的變化結果,當DNA細胞分裂時,有些變化也從對外的媒介像是放射線,X光,人造化學製品中發生.
變化在所有細胞中都有可能發生,但是只有在生殖細胞中的才會傳遞到後代,有時變化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基因特徵導致一個個體和他的後代在現有的環境下或是環境改變時有更好的機會生存和生產
Mutations can occur in any cell,but only those in reproductive cells are passed on to offspring. Sometimes a mutation can result in a new genetic trait that gives an individual and its offspring better chances for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under exis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r when such conditions change.
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步是基因可變性在人口方面的發展,基因品種通過變化發生:改變細胞中的DNA的結構或數量(在P.S36的補充7圖11)在被編碼的基因中有時發生錯誤的變化結果,當DNA細胞分裂時,有些變化也從對外的媒介像是放射線,X光,人造化學製品中發生.
變化在所有細胞中都有可能發生,但是只有在生殖細胞中的才會傳遞到後代,有時變化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的基因特徵導致一個個體和他的後代在現有的環境下或是環境改變時有更好的機會生存和生產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地理第2章習題作業
1What is science?
科學是在尋找物種的本質,而這裡有些步驟是關於如何發現科學理論:
1.先確認問題
2.找出已知的訊息
3.求證問題
4.設計一個實驗來回答和收集資料
5.提出假說
6.作可能性的假說
7.測試與更加進一步的實驗觀察者的假說8.接受或拒絕假說所以,科學理論和法則是科學最重要 的結果
2.What is matter?
A. 元素
B. 化合物物質是由元素和化合物所組成的。而元素和化合物是由原子、離子、分子組成。化合物又分成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原子是由質子、中子、電子。在自然界中也存在一些同位素。
3.How can matter change?
物理變化:物質變化前後,只是狀態改變而本質不變.
化學變化:物質發生前後,組成與性質發生改變,產生新物質.
核變化:核內粒子數的變化,亦即核內粒子的重新排列組合.
4 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
能量:
1.動能:物質運動時所得到的能量。
2.電能:電以各種形式做功的能力。
3.位能:位子變化的能量。
4.電磁能:電、磁作用產生的能量。
5.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A. 資源回收
B. 節省能源
C. 重複再使用做好資源回收,可以把同類型的垃圾一起處理,要不然有些垃圾是不能燒的,有些是不能埋的,如果一起處理,會造成更大的汙染。節省能源,可以使能源能永續使用,減少汙染,不會破壞自然,如果大量使用能源,會出現許多問題和汙染,這不但造成環境無法維持永續,而且還會影響我們人類自己的生活。重複再使用,可減少能源使用,例如: 紙,紙是可以重複再利用的東西,如果我們一直使用再生紙,這樣世界上有許多樹木可以免於被砍伐的命運。
科學是在尋找物種的本質,而這裡有些步驟是關於如何發現科學理論:
1.先確認問題
2.找出已知的訊息
3.求證問題
4.設計一個實驗來回答和收集資料
5.提出假說
6.作可能性的假說
7.測試與更加進一步的實驗觀察者的假說8.接受或拒絕假說所以,科學理論和法則是科學最重要 的結果
2.What is matter?
A. 元素
B. 化合物物質是由元素和化合物所組成的。而元素和化合物是由原子、離子、分子組成。化合物又分成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原子是由質子、中子、電子。在自然界中也存在一些同位素。
3.How can matter change?
物理變化:物質變化前後,只是狀態改變而本質不變.
化學變化:物質發生前後,組成與性質發生改變,產生新物質.
核變化:核內粒子數的變化,亦即核內粒子的重新排列組合.
4 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
能量:
1.動能:物質運動時所得到的能量。
2.電能:電以各種形式做功的能力。
3.位能:位子變化的能量。
4.電磁能:電、磁作用產生的能量。
5.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A. 資源回收
B. 節省能源
C. 重複再使用做好資源回收,可以把同類型的垃圾一起處理,要不然有些垃圾是不能燒的,有些是不能埋的,如果一起處理,會造成更大的汙染。節省能源,可以使能源能永續使用,減少汙染,不會破壞自然,如果大量使用能源,會出現許多問題和汙染,這不但造成環境無法維持永續,而且還會影響我們人類自己的生活。重複再使用,可減少能源使用,例如: 紙,紙是可以重複再利用的東西,如果我們一直使用再生紙,這樣世界上有許多樹木可以免於被砍伐的命運。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課文翻譯
A variety of abiotic factors can affect the number of organisms in a population. Sometimes one or more factors,known as limiting factors,are more important in regulating population growth than other factors. This ecological principle is called the limiting factor principle:Too much or too little of any abiotic factor can limit or prevent growth of a population,even if all other factors are at or near the optimal range of tolerance. This principle describes one way in which population control-a scientific principle of sustainability(Figure 1-13,p.20 and back cover,and Concept1-6,p.19)-is achieved.
各種非生物因素可能會影響一些生物體的人口,有時候一些因素被稱為限制因素在調控人口增長方面比其他因素來的重要,這生態原則被稱為限制因素的原則:過多或過少的任何非生物因子會限制或阻止增長的人口,即使是在其他因素都達到或接近最優地情況,這一原則描述了人口控制,永續發展的科學原則(在圖1-13 P.20和概念1-6 P.19)實現了
各種非生物因素可能會影響一些生物體的人口,有時候一些因素被稱為限制因素在調控人口增長方面比其他因素來的重要,這生態原則被稱為限制因素的原則:過多或過少的任何非生物因子會限制或阻止增長的人口,即使是在其他因素都達到或接近最優地情況,這一原則描述了人口控制,永續發展的科學原則(在圖1-13 P.20和概念1-6 P.19)實現了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作業1
1. What Is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
(什麼是環境永續的社會?)
永續社會具有以下特質:極為重視自然的價值、普遍關懷、小心計畫與行動以避免風險、相信成長有極限、建立全新的社會並建立新的政治運作方式。要促進範型的順利移轉,使人類能早日步上永續發展之途
2. 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如何在環境上可持續的發展社會經濟?)
建立健全有利於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建立科學完備的資源節約和環保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大力發展和應用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
3. 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我們生態足跡如何影響到地球)
生態足跡是把每個人在氧氣提供、二氧化碳消減、食物提供、休閒場地提供、廢棄物整理、居住環境等等需求換算成土地面積,然後用土地面積來做計算,所以當計算出一個人的生態足跡就知他對地球的資源得消耗量,現在的人生活太過浪費,導自生態足跡過大, 例如1994年的台北都會區的生態足跡為43,600平方公里(台灣全島外另加7,600平方公里),即「踐踏」了超過其自身面積21倍的土地,這樣的消耗,會影響到地球資源的減少,讓地球供不應求。
4. 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什麼是污染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的排放,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等造成腐蝕。我們可以不使用不被大自然分解的化學物品而使用其他替代的東西。
5. 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為什麼我們有環境問題)
現在人類生活較以前穩定,人類的種群開始迅速擴大。人類社會需要更多的資源來擴大物質生產規模,燒荒、墾荒、興修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動,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或沼澤化等問題, 人口和工業密集,燃煤量和汽油量劇增,發達國家的城市飽受空氣污染之苦,後來這些國家的城市周圍又出現嚴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人類科技越來越發達,資源過度使用, 酸雨、臭氧層破壞和全球變暖,的問題就出現了
6. 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四種有系統的永續原則是甚麼?)
依靠太陽能
太陽所產生的光和熱,是帶給地球多采多姿生態的原動力。因為有太陽源源不斷的向地球傳遞能源,植物才得以進行光和作用,將太陽能轉換為自身的養分。而動物再藉由攝取植物,從而得到自身活動所需之能源。所以『太陽能』可以說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礎。
人口控制
節育 控制出生率 適當的提倡 自然死亡 讓一切回歸自然 而不再刻意的去強調長生不老 或許在許久的未來之後 會是一個能被廣為接受的新觀念
生命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被擴充及於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所有層面,包括所有物種、物種的遺傳及其變異、以及由物種組成的群落與生態系;在此定義下,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可說是等同於一個活生生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營養素循環
一般來說,食物所包含的營養素可分為六大類:醣類、脂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水。
(什麼是環境永續的社會?)
永續社會具有以下特質:極為重視自然的價值、普遍關懷、小心計畫與行動以避免風險、相信成長有極限、建立全新的社會並建立新的政治運作方式。要促進範型的順利移轉,使人類能早日步上永續發展之途
2. 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如何在環境上可持續的發展社會經濟?)
建立健全有利於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建立科學完備的資源節約和環保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大力發展和應用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
3. 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我們生態足跡如何影響到地球)
生態足跡是把每個人在氧氣提供、二氧化碳消減、食物提供、休閒場地提供、廢棄物整理、居住環境等等需求換算成土地面積,然後用土地面積來做計算,所以當計算出一個人的生態足跡就知他對地球的資源得消耗量,現在的人生活太過浪費,導自生態足跡過大, 例如1994年的台北都會區的生態足跡為43,600平方公里(台灣全島外另加7,600平方公里),即「踐踏」了超過其自身面積21倍的土地,這樣的消耗,會影響到地球資源的減少,讓地球供不應求。
4. 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什麼是污染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的排放,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等造成腐蝕。我們可以不使用不被大自然分解的化學物品而使用其他替代的東西。
5. 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為什麼我們有環境問題)
現在人類生活較以前穩定,人類的種群開始迅速擴大。人類社會需要更多的資源來擴大物質生產規模,燒荒、墾荒、興修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動,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或沼澤化等問題, 人口和工業密集,燃煤量和汽油量劇增,發達國家的城市飽受空氣污染之苦,後來這些國家的城市周圍又出現嚴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人類科技越來越發達,資源過度使用, 酸雨、臭氧層破壞和全球變暖,的問題就出現了
6. 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四種有系統的永續原則是甚麼?)
依靠太陽能
太陽所產生的光和熱,是帶給地球多采多姿生態的原動力。因為有太陽源源不斷的向地球傳遞能源,植物才得以進行光和作用,將太陽能轉換為自身的養分。而動物再藉由攝取植物,從而得到自身活動所需之能源。所以『太陽能』可以說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礎。
人口控制
節育 控制出生率 適當的提倡 自然死亡 讓一切回歸自然 而不再刻意的去強調長生不老 或許在許久的未來之後 會是一個能被廣為接受的新觀念
生命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被擴充及於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所有層面,包括所有物種、物種的遺傳及其變異、以及由物種組成的群落與生態系;在此定義下,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可說是等同於一個活生生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營養素循環
一般來說,食物所包含的營養素可分為六大類:醣類、脂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水。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課文翻譯
The most basic building block of matter is an atom: the smallest unit of matter into which an element can be divided and still retain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idea that all elements are made up of atoms is called the atomic theory. It i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scientific theory in chemistry.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nature of atoms see Supplement 7,p.S32.)
原子是物質組成的基本單位也就是一種成分可以被分解並且能夠保有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全部的元素都是原子所組成的想法叫做原子理論,這是在化學方面最為廣泛接受的理論
原子是物質組成的基本單位也就是一種成分可以被分解並且能夠保有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全部的元素都是原子所組成的想法叫做原子理論,這是在化學方面最為廣泛接受的理論
訂閱:
文章 (Atom)